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南开大学生团队研发“以虫治虫”技术解决农残

来源:南开管理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1 15: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胡春艳、通讯员吴俊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创业团队——“自然守护者”,研发出“以虫治虫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胡春艳、通讯员吴俊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创业团队——“自然守护者”,研发出“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可有效解决农药残留、易抗药性、和环境污染,并实现地下控制 效率超过80%,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团队开发的产品线可防治害虫200余种,涉及常见农产品数百种,基本涵盖了中式餐桌上常见的食材。这项“虫控”生物防治技术已推广到全国9省13市4500余亩试验田,在韭菜、西红柿、马铃薯、花生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和烟草;总共援助了300多名农民。 ,取得的经济效益超过1500万元。

从实验室到现场

我国常见的农业害虫约有730种。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6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使用农药等化学防治方法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害虫防治方法,因农药残留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验,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团队开发出一种利用昆虫病原线虫(EPN)感染和杀灭农作物害虫的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可实现人畜安全、零污染。 “以虫治虫”的原理是,当对农作物无害的昆虫病原线虫放入土壤中时,它们会主动寻找虫子并深入虫子内部,将体内的共生菌释放到血腔中。害虫,引起虫害。死于败血症。昆虫病原线虫继续利用害虫体内的养分进行发育和繁殖,当它们返回土壤时,便开始新一轮的害虫搜寻。再这样下去,就会轮回杀死害虫。

《自然守护者》组长、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李晶晶说:“如果把线虫比作核潜艇,共生菌就相当于核弹头,EPN相当于核弹头。配备核弹头的潜艇,杀伤力极强,具有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双重优势。”

哪里可以找到这么多的昆虫病原线虫?课题组深入全国各地开展资源调查,进行系统评价、鉴定和储存,建立了全国最大、全球最大的虫源线虫资源库。

"为利用现场EPN开展昆虫尸体毒剂(被昆虫病原线虫感染的昆虫尸体)的量产研究,首次实现了昆虫病原线虫尸体的规模化生产。世界,日产量超过1000亩。”李晶晶介绍,他们还成功体外培养线虫,有效解决了虫源问题。

在 实验室的技术成熟后,李晶晶和他的团队成员开始了昆虫尸体药剂控制韭菜蛆的现场试验。韭菜的农药残留问题很严重,因为一般喷洒农药对蛆虫无效,使用农药的唯一方法就是浇根。 “施药一个月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韭菜长势良好。收获的韭菜经过农药残留检测,68项指标合格,达到无公害标准。”

生产、销售、推广

这支学生团队除了技术研发之外,还逐步打通了生产线、销售网络,建立了更加成熟的推广模式。

“我们与农技公司合作,主要提供虫源,委托农技公司生产虫尸剂,通过全国农技公司进行技术推广和虫源销售。”李晶晶说,他们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杀虫剂产品,还可以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采用“防虫”技术的农产品打上“阮医生”的商标,通过多个电商平台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现阶段,他们正专注于黄粉虫尸体药剂的田间试验和固体培养方法的优化,并已完成公司注册;预计今年10月完成北方地区推广,增加固体培养线虫产量。 2022年10月,获得稳定的虫源,建立生产线。 2023年1月,量产虫源正式投产。预计投产首年可供应蔬菜消费300万亩,增加农援收入200%以上。

这个年轻的研究团队也有强大的专家顾问支持。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阮伟斌受邀担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10年来一直致力于“以虫治虫”技术的推广,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国际合作10余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受理申请1项,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昆虫病原线虫资源库。同时,长期致力于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和中国农业大学虫源线虫研究专家大卫美国农业部,都为这些年轻学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目前,在国内外同行的支持下,南开团队的地下害虫杀虫防治技术已经普及到全国9省13市,开展了100余场农业技术培训。

“与其他虫害防治产品相比,我们的杀虫剂产品价格最低,防治效率可达80%以上,农民使用后,农药收入将增加5倍以上。”李晶晶说,我国目前的情况,阶段性蔬菜面积约3亿亩,仅韭菜面积约1100万亩。还可延伸至草莓、玉米、中草药种植、城市森林、高尔夫球场养护工程。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文章来源:《南开管理评论》 网址: http://www.nkglplzz.cn/zonghexinwen/2021/0701/414.html

上一篇:南开大学张拥军课题组:引入螺旋多肽分子弹簧
下一篇:南开大学:新增“网络与新媒体”“密码科学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