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刘谦?陈建强
“我一直都是一个走来走去的人,这几年一直在南北开车,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这种生命的尽头就是孩子的生命结束,程大累了……现在又要生了,过了这一次,我们决定不养了,准备送给别人。不知六嫂有没有过孩子?如果不行,我们能不能收回来抚养?”
在南开公园一个陈设简单的住宅里,一位88岁的老人正在阅读这封家书。他颤抖着的指尖划过的每一个字,其实都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心上。坐在他周围的都是年轻的面孔。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学生来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陈潭秋烈士之子陈志远,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陈志远教授。一生的父亲。
这本《给三六兄弟的信》写于1933年2月,现收于《陈潭秋集》。 1933年初,组织决定让陈潭秋夫妇到中央苏区工作。此时,徐全志即将分娩,不便转移。他肚子里的孩子就是陈志远。陈志远1933年4月出生于上海。仅仅两个多月后,其母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次年2月在南京雨花台病逝。陈志远10岁时,父亲陈潭秋在新疆被捕。
“我这辈子没见过爸爸,在妈妈怀里也只有2个月零18天,但我从小就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他们很了不起……” 老者说到这里,声音微微颤抖,在场师生的眼眶也红了……
这封给烈士家属的信,是感慨父子“穿越时空”的羁绊。受陈志远教授委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师生将借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带回这封信,让更多南开师生能在烈士的信中感受到对党和国家的真挚情谊。他们还将参观陈探秋故居、陈探秋中学等地,力争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形成口述历史,谱写原创剧,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烈士书》中的‘toogu’行为令人泪目,这是一种伟大的‘抛弃’!正是无数抛弃‘自我’解放亿万革命烈士人民群众创造了今天的壮丽河山,创造了今天的灿烂中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19级硕士生张明月感慨地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继续奋斗,让我们的青春活在灿烂的花朵中。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过程!”
《光明日报》(2021年7月1日?09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章来源:《南开管理评论》 网址: http://www.nkglplzz.cn/zonghexinwen/2021/0701/411.html
南开管理评论投稿 | 南开管理评论编辑部| 南开管理评论版面费 | 南开管理评论论文发表 | 南开管理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